原发性肝癌出现转移的因素
2018-05-21  0评论  1435浏览
  肝癌细胞生长活跃,侵袭性强,周围血窦丰富,极易侵袭包膜和血管,导致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肝癌转移的发生率与疾病的病程发展,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等因素密切相关,有肝内转移和肝外转移,转移的途径有血行播散,淋巴道转移,直接浸润和种植转移,医源性转移多与手术操作有关,肝癌破裂可导致腹腔内广泛转移,许多病例发现早期就可以通过门静脉癌栓转移至肝脏或其他脏器,小肝癌的血管内癌栓形成率达30%,所以肝内转移是肝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肝外癌转移亦不少见,转移率约达40%~71.6%。
  一、肝癌根治性手术切除后复发转移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肝癌的复发分为肝内复发和肝外转移。前者又分单发、多发或 肝内弥漫性播散;后者是指肝癌原发病灶的远处播散,亦可同时兼有肝内复发和远处转移。近期(3a内)复发多为原发灶播散,而晚期多为肝癌多中心发生,预后较前者好。文献报道,复发率以术后2a内最高,为62%-82%。因此术后2a是“肝癌复发的高危险期”。肝癌复发转移的部位90%在肝脏,10%在肺脏。也可发生在骨骼、胸、腹腔、软组织、脑和纵隔等处。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肝癌切除不彻底,残癌术后继续生长;
  2、术前肝癌已侵犯肝静脉或门静脉形成癌栓或肝内的早期转移灶已存在;
  3、多中心性发生的原发性肝癌;
  4、新生肝癌灶,部分病人可能由于某种致癌机制的作用,有产生新发癌灶的可能,即使行根治性切除,仍难避免肿瘤产生。
  二、肝癌复发转移的早期发现
  关于肝癌的亚临床期复发的早期发现,术后定期、长期随访是1个重要环节。针对AFP阳性肝癌患者,术后通过AFP的监测及B超定位诊断能够较及时发现复发病灶。应注意的是原发性肝癌AFP检测阴性率高达30%~40%,而且治疗前AFP的检测水平并不能预测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性。若能依靠一种或几种生物学指标在治疗前筛选出复发、转移的高危对象,对于制定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及指导随诊将大有益处。
  三、原发性肝癌复发转移的治疗
  1 、再次手术切除是肝癌复发的首选疗法
  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甚为常见,治疗方法没有统一的规范。传统观念认为,肝癌术后一旦复发,属晚期病例,不宜再次手术。但是临床实践表明,如有计划、有步骤地根据病变复发的部位、大小及全身情况给予适当的检查和不失时机地采取治疗措施,完全有可能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再手术切除是肝癌复发治疗的首选方法。肝癌术后出现肝外转移,不应放弃手术切除的机会,切除单发的肝外转移病灶也能达到缓解症状和治愈的目的。肝癌复发灶的再手术切除,是提高肝癌术后远期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2 、 非手术治疗
  原发性肝癌伴有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不良以及多灶病变、血管受侵等原因,使再切除术在全部肝癌复发的治疗中所占的比例数仍然很低(约25—35%)。因此,选择一种既能保护肝功能,又能使局部肿瘤得到治疗的方法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可切除肝癌术前TACE(经导管肝动脉化疗药物栓塞治疗)和切除术后辅助化疗增加术后的复发,降低五年生存率。
  总之,针对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复发转移,术后抗复发综合治疗、复发灶的早期发现以及复发灶的及时处理是提高远期生存率的关键环节。

要回复讨论请先登录注册